中欧班列由“增量”驶向“提质”
2019年07月01日来源:光明日报中欧班列是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国家间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是新丝绸之路上的“钢铁驼队”。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欧班列发展迅速,运行规模呈指数级增长。自2011年首列开通至2019年3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4600列,其中,2018年一年开行6363列,超过2011-2017年运行列数总和;2019年仅一季度已开行超过2600列。与此同时,中欧班列“朋友圈”不断扩大,班列目的地覆盖至少15个国家50座城市。人们毫不怀疑,2019年中欧班列快速增长态势仍将持续。随着运营规模的迅速扩大,推动中欧班列由“增量”阶段向“提质”阶段转变,此时思索如何发挥中欧班列的复合功能,保障其高质量发展恰逢其时。
开发复合功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欧班列的区域指向与“一带一路”建设方向高度契合,又兼具承载复合功能的可塑性。因此,开发中欧班列的复合功能,是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题中要义。
其复合功能可以划分为三层架构:首先是基础层。以物流通道引导贸易流向,促进多边贸易往来。班列运输将引导贸易流向班列节点集聚,推动节点国家(城市)成为区域物流中心或贸易中心,形成贸易迁移效应,引发班列沿线国家间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发生变化。二是中间层。以铁路、海关、检验等领域多边合作推动班列沿线国家政策沟通。班列运输需要途经的所有国家铁路部门配合,接受各国关检部门监管。因此,班列规模化运营后,始发国、途经国与目的国必将密切铁路运输合作、强化多边关检协同,围绕班列业务完善双边或多边沟通机制,促进贸易便利化,提升相关国家在贸易规则变迁中的话语权。中间层功能的实现对班列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三是拓展层。以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探索“物流+”多种拓展可能性,是中欧班列发展的高级阶段。根据始发国、途经国、目的国合作基础与各自诉求,中欧班列探索“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运贸一体化建设”“物流+贸易投资一体化建设”等多模态发展,充分发挥班列在沿线国家合作中的杠杆作用,才是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标志。
“锚定”高端产业 开展精准合作
相比海运,班列运输终究是“小胃口”。以班列运输创历史纪录的2018年为例,全国中欧班列运量约60万TEU(标准箱),同期,海运运量约为2.64亿TEU,是班列运量的440倍。因此,中欧班列要实现最佳规模,可锁定适配产品,聚焦相宜产业,坚持走精准合作之路。适宜中欧班列深耕合作的产业应具备以下特点:产品具有适度附加值,适用铁路运输;企业有沿产业链延伸的多样化增值服务需求;产业是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一定投资规模的产业,如汽车、航空、智能装备、新材料与新能源等。中欧班列可针对这些产业设计定制化服务,如运输时效保障、分拨短驳服务、货权担保留置等。
“谋定”政策沟通,创造政策红利。发挥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中欧班列运输协调会的平台作用,推动我国与班列沿线国家铁路服务合作;发挥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项目(简称“安智贸”)、海关-铁路运营商推动中欧班列安全和快速通关伙伴合作计划(简称“关铁通”)等项目示范效应,扩大覆盖范围,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检合作,破解班列互联互通瓶颈;发挥中国邮政集团牵头制订中的《铁路运邮工作指南》的作用,推动班列运输与跨境电商协同发展,助推铁路运邮的“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
合建班列生态圈,创造服务增值。相比海运,班列运输的价格劣势需通过服务优势来弥补,因此,需要构建综合服务平台,集聚多方资源,合建班列运输生态圈,创新服务内容,实现服务增值。具体而言,一是从干线运输向产业链两端延伸,聚集优质服务商为客户提供货源地集采、干线运输、目的地清关、短驳、仓储、保税等服务;二是创新“物流+”模式,拓展服务内容,如联合境外产业园等创新“班列+园区+展会”模式,境外园区负责海外招展、集货,班列提供门到门运输、清关等服务,展会合作方提供布展、参展一站式服务;三是长远谋划进口商品营销渠道建设,整合商贸流通领域的线上、线下资源,发挥进口商品展销会、进口商品展示馆等线下渠道的作用,充分发挥我国跨境电商线上优势,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质产品进入我国消费市场。
科学培育市场优势
中欧班列可持续发展需要面对两条基本市场规律。第一,班列需要寻找自己的适配产品。价格敏感型产品尤喜海运,速度敏感型产品优选空运。拥有适度附加值、非价格或速度敏感型产品才是班列运输的适配产品。因此,放弃对大量价格敏感型商品的追逐,有目标地争取“优质货源”是班列遵从市场规律的基本体现。第二,内陆国家是班列的优势目的地。班列是内陆国家“沿海化”的重要渠道,可以节省海运目的港与最终目的地之间的接驳费用,缓解班列运输的成本劣势,满足内陆国家打造交通枢纽的内在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如中亚、中东欧地区最能体现这一区位优势。
在此基础上,未来可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的纽带作用,探索以班列运输促产业合作的政策扶持体系,促进我国与班列沿线重点国家间的贸易投资往来,深化双边产业合作,培育中欧班列的市场竞争优势。为此,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综合服务商为主线,构建包括主体培育、平台搭建、渠道构建、金融支持、人才储备等在内的政策激励体系,提高运营主体能级,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境内外营销渠道,打通货源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物流通道,进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促进贸易投资一体化,实现产业升级优化的改革目标。(作者:郑亚莉、张海燕,分别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捷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副院长、捷克研究中心副主任)